



又是一年清明,上学的、上班的都放了清明小长假,于是能赶回来的都赶了回来。清明节又称踏春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祭祖、扫墓,也是孝道的延续。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和感受春天的节日。在这个时候,万物都打破冬日的笼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大树都抽出新芽,长出嫩绿的新叶,各种野草也都从地下冒出来,还有成片的小小的,不知名的各种野花,原本最亮眼的油菜花也在这个时候褪去了姿色,似乎是想要把舞台留给那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
清明节在它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寒食节中的禁火、冷食的习俗,但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清明节时也没有禁火和冷食这些习俗,可是在古时的清明却与现在大同小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在宋元时期的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再加上一定的禁火、冷食习俗。清明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有踏青、扫墓祭祀这些习俗,还有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和蹴鞠这些风俗。
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今年的清明节来的却是大不同以往。今年清明的几天都是艳阳高照,丝毫没有半点要下雨的征兆,温度也丝毫不减,也像是忽略了春天的存在,直接从冬天过渡到了夏天,从毛衣穿到了短袖。
清明当天,奶奶和爷爷照例在清早六点左右去茶地里采茶,在这个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这个村子永远都没有变的节奏,当然了,是在火热的夏季,每天都满载而归,在每一个傍晚,挂在脸上的都是满足。小姨一家三口在清明假期里姗姗来迟的赶回来,还有在外地上学的表哥也匆匆赶回来,想要回到他思念已久的故土。等到一群人聚齐,已经是中午十一点了,于是就开始了由我妈妈主厨的午饭的准备,午饭中有农村的特色——笋。清明时节,正是吃笋的最好时间,早了过嫩,晚了太老,这个被称为“山珍”的“好东西”,是这个村子里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于是在一顿午餐之后,背上背篓,拿上锄头,和回家吃午餐的爷爷奶奶一起到自家茶园的旁边挖笋,有的笋子刚露个尖儿,而有的笋却长到了将近一米。甚至有有超过一米的。挖过了笋就自动加入了采茶的行列。
采不过几十分钟就没有了新鲜感,也耐不住性子和受不了天气的炎热,而爷爷奶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做着同样的事。
336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