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的转变-----读《扬起希望的风帆》有感
读了郭霞老师的《扬起希望的风帆》后,触动很大、受益匪浅。特别是读到"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时,更是使我陷入了沉思。郭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转化了"差班",源于其真诚能够打动差生、方法灵活多样能改变差生、制度纪律完备能约束差生。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给学生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何转变班级里的"差生",如何让差生成为优秀生,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个灿烂的明天。是不得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读《扬起希望的风帆》后,工作中如何转变差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文中郭老师谈到"激将开头",正与我平时对待"差生"的做法相似。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一些所谓的差生和优秀生,如何转变这些"差生",使他们与优秀生看齐,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棘手问题。 "差生"不一定都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孩子。每一个"差生"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讨厌学习调皮捣蛋的,有父母离异缺少关爱的,有早恋上网难以自拔的,有性格孤癖不善沟通的......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如果采取文中郭老师的作法,以一概全、"一视同仁"的激将做法,势必丢掉一些可朔的孩子。所以我的做法是在对待差生的问题上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鼓励为主、激将为辅,走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方式进行。"差生"在班级经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差生常常就会产生 "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的落后想法。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由"后进"成为"先进",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差生的转变需要班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耐心地说服教育,需要班主任放低姿态、用爱心滋润他们,用真情打动他们。与此同时还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适时的去表扬他们的长处。从而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利用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上讲台演讲、上黑板做练习、或让他们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为班级争光等等。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转变"差生"的问题上,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反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根本不存在"一蹴而就"。要允许反复,并在反复中耐心地进行诱导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相互沟通、知己知彼。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要把"差生"变为优秀生,使之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要了解每个差生的心声,知道他们每天都在想什么,在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难题。这样,对于差生的情况就能了如指掌,就不会盲目而行。而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必须做好沟通工作,对差生坦诚相待,用真心换真心。让差生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写成纸条送给老师,教师根据每个差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师生之间通过"写"这种形式相互交流与沟通,一则可以消除差生难为情的情况,二则可以锻炼差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从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找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使师生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沟通后便对他们了解的更深,才能对"症"下药,切好每个差生的脉;才能因材施教,做到百战百胜。
总之,差生的转变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契而不舍。而读过《扬起希望的风帆》后,更加坚定了我转变差生的信心,增加了转变差生的手段。在今后的工作,我会牢记"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力争多转化班级的差生,给他们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56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