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海棠园的前世今生
2020-10-28
组别:高中
惊叹你翻天覆地的变化,领略你日新月异的发展,自豪你五彩斑斓的富饶,更赞颂你勤劳善良的儿女。——题记
                            三年未归,蹋车回乡
     国庆期间,我回到了阔别三年的老家——海棠园,海棠园坐落在宁陕县筒车湾镇南边的一个小村子,外公外婆,还有妈妈、舅舅、小姨,都在那里长大,我和弟弟的童年,自然也是在那里生根发芽。
林间小道,漫步依然
     通往院子的小道,已经硬化,路两旁的银杏树比记忆当中高了不少,伴着秋,落叶伏在地上,“沙沙”作响,似在迎着老客。
    记得小时候,总会在饭点饥肠辘辘时碰上等我的外婆,兴奋的跑过去,任凭汗水灰土洒蹭在她朴素的旧衣上。那充满欢笑声和吊灌洋芋米饭香味的小院子,早已难觅踪迹,不复存在了。
以前的小院,脚下是梯田,背后是竹林和坡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还记得老房子的火炉坑,一家人围着火炉,用家乡话交谈,欢笑声伴着炉火让整个房子升温。墙上挂的是腊肉,海棠园的特产之一,小时候吃的厌烦,现在想吃也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的火炉没了,房子没了,红豆腐抹锅巴没了,院子已变成海棠园的安置点,只能从周围的竹林和山的形状,找到一点老家的影子。泥巴地面也铺上了水泥,土墙黑瓦旧房变成了两层白漆平房,真是难以想象。两只狗吠着,一切好像都没有变,又都变了。
观养殖场,塘边垂钓
      别了安置点,我们顺着路到了海棠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这原本是块荒地,随着国家发展这里有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
良好的养殖环境与养殖技术是林麝养殖的根基。
良好的养殖环境与养殖技术是林麝养殖的根基。
沿着山路继续往回走,过了几道弯,就到了“海棠园垂钓园”,不少外地游客特地驱车跑来垂钓,翡翠般的塘面静如处子,山风吹来,也只拂起淡淡的笑纹,绝难搅动它那深深的含蕴。此时此刻虽还没有到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可十月这儿的温度穿棉袄也不会觉得热。云雾弥漫山间,池面静无风磨,我也来体验一把“姜太公垂钓”。
村里经常开展大型活动,场面颇具壮观,活动既有宣传性,又有实效性,去年的钓鱼大赛很有影响力,今年一等奖奖金达到5000元了,有机会我也想参加一次钓鱼大赛。
亲子插秧节很有特色,既体现了家庭团队的力量和对劳动的热爱,又让小朋友感受了快乐,学到了农作物生长知识。
金黄梯田,沉醉山间
    原路返回,离开前再一次领略大山深处的绝美景色,我多想再一次背上背篓,戴上斗笠,行走于林间缥缈云雾之中,居住在竹林深处,听林风轻吟与山中的一草一木同生长,共呼吸。山腰上的梯田在这里十分常见,伴着秋的到来,田间的作物都已熟透,虽没有耀眼的阳光,但仍呈现一片金黄,在微风的抚动下,微微摇摆,层层梯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独自立于山巅,远眺层层叠叠的山峦,苍翠欲滴尽收眼底,云朵好似就在我头顶,伸手便能碰着,阵阵凉风吹过,身旁的杂草哗啦啦地摆动,似在嬉戏,似在和我做最后的告别。
    再多看几眼吧,新建的房子,七彩的树木,静静流淌的小溪,熟悉的人家,层层的梯田,波涛起伏的竹林,山间缠绕的白云和青雾,充满回忆的海棠园一草一木,三年的诸多变化,不变的是对家乡那一份淳朴的感情和那一份真挚的爱。
观农产品,知海棠蜜
    沿路返回到海棠园山脚下——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电商展厅陈列有木耳、香菇、天麻、核桃、板栗、猕猴桃及蜂蜜、有机大米等,里面罗列了海棠园村、宁陕县部分土特产及农产品,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曾于2016年8月亲自莅临海棠园村,对海棠园农产品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和指导。
“蜂小伙”牌海棠蜜,已闻名宁陕及其他地区,味道甜而不腻,是来自秦岭深处的纯正味道。你要是来这里做客一不小心酒喝多了,一杯蜂蜜水帮你解酒,席间一盘锅盔就着蜂蜜,甜在嘴里,乐在心间。
我有幸聆听了海棠园合作社的肖总讲解海棠蜜的分类及特点。让我对蜂蜜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别故乡,期盼下次
    来前时的兴奋、期待;路途中的美景、回忆;眼前故乡的发展、变化;走时的不舍、惆怅,这一刻都缓缓沉淀于心中。
听曾经的村支书外公说当年的生活品,他们都是从山下肩扛背驮到家,为了改变生活质量,于是他带领全村劳力用锄头和爆破技术开辟了村级公路,后来在中央办公厅的帮扶下,又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时过境迁,变了才是真谛,不变的是海棠情依旧。
购买土特产游客是认真的,小村好热闹。
    老家的味道依然熟悉,我为你变得富饶博大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为向一代代辛勤付出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激,作为你的子女,我永远为你高歌。我相信这里的插秧节、垂钓大赛、土特产展销等活动还会继续,让更多人去领略海棠园日新月异的发展。海棠园只是秦岭之心,绿都宁陕的一角, 我仿佛看到了安康北大门之外到处都是神态怡然,烂漫天真的海棠花。
72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