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家乡的柴火灶
2020-10-25
组别:高中
  清晨的故乡是寂静而忙碌的,伴随着寥寥炊烟的升起,院子边上的梨树被一丝丝一缕缕的炊烟缠绕着,炊烟妖娆地在树叶间隙里飘舞升腾,贪婪地呼吸着从老屋里飘出的农村新米特有的清香。
  从我记事起,奶奶家就一直用灶来煮饭,烧菜,那时的灶很大,一个灶上有着三口锅,灶台上能放得下粘板和许多菜。每到过年时,大人们就会系着蓝布围裙,围着灶台忙碌着,刷锅的“沙沙”声,舀水的“哗哗”声,切菜的“咯咯”声,油爆的“噼啪”声,锅碗瓢盆撞击的“叮当”声,宛如一首悠扬的乐曲在厨房里激荡。
于是孩子们就去山上捡一背篓的草回来,然后并排坐在两个灶口的矮凳上,一圈圈地围着草把它往灶膛里塞,时不时还添一点小柴。红红的火苗热烈地舔着锅底,映照在孩子们的脸蛋上,红彤彤的。
  儿时我们最爱吃的零食便是烤红薯和锅巴。我们把红薯埋进肚膛的火堆里闷烤,等过一会儿估计红薯熟了的时候就用火钳把它夹出来捏一捏,滚烫的红薯,在我们的手上跳跃着,吹去红薯表面的烟灰尘,用手轻轻掰开,里面还冒着热气。一股香甜扑鼻而来,我们实在禁受不住诱惑,连忙剥了皮塞进嘴里,但常常会被烫得直吐舌头,残留的烟灰也把嘴巴周围和牙齿上沾的黑乎乎的,我们看着对方哈哈大笑。
 而柴火灶煮的锅巴也是最好吃的,等吃完饭,揭开锅盖,大柴锅里面会有一层薄薄的锅巴,嚼起来嘎嘣脆,我们小时候都是抢着吃的,谁也不让谁,但现在这样的烤红薯和锅巴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回首过去,我的身体也不太好,对于吃的也很讲究,一不小心便会吃坏肚子。因此,奶奶也总在灶台边忙碌许久,为我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从那时起,灶台就变成我心中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也很天真的把奶奶当作我心中的魔法师,我经常缠着她,让她给我做好多不一样的美食,她也只是宠溺的摸着我的头:“好,好。”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当时给腿脚不便的她带去了多少麻烦,增添了多少负担……我曾走到柴火灶旁问正在做饭的奶奶:“你当时觉得累吗?”奶奶像儿时一样宠溺地摸着我的头,骂我傻孩子……
  时光匆匆流逝,我们搬了家,蒸饭时那云雾缭绕的厨房,炒菜时飘出的缕缕青烟,寒冷时带来的阵阵温暖……仿佛如过往云烟一般飘过。
  “人间烟火锅灶始。”现如今,大街小巷都开有土灶馆,他们烧菜方式与农村的几乎一样,却缺少了最重要的一味原料――柴火。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渐渐的,渐渐的,忘记了那香甜的红薯味和烧焦的锅巴味,只剩下了一具吃惯大鱼大肉的躯体……
  家乡是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扯不断的根,无论是在晓风残月的异乡,还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不觉然就有一种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柴火灶的味道。
48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