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心向青云
2020-10-12
组别:初中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这是一位清代游人的题词,也是渭南人世代相传的诗句。广阔的关中平原以雄奇的风景,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与“俯瞰三秦”,“五绝论剑”的华山相比,“苍苍少华”也许是没那么有名,但将它与黄河的最大支流---鼎鼎有名的渭河相提并论,少华山带给诗人的震撼可见一斑。
前年的早春,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来到了华州县,一睹少华山的真容。在山脚的路灯上,新年时系上的红色布条在渐暖的微风中舞动,鸟雀从山峰的方向飞来,带着一身寒气很疲倦地落在了售票处仿古的红色瓦片上,把嘴巴插进两翅之间,梳理蓬松的羽毛,它们有时也会转过头来,眯缝着圆眼睛,像是在审视来往的游人。
  我沿着山路出发了,走过了几个弯道,一块被青苔和冰棱覆盖的石块出现在我面前,石块的旁边,是一汪碧绿的潭水。
  我联想到了书中“全石以为底”的小石潭,而我的兴奋之情也与“下见小潭”的柳宗元无异。站在岸上眺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池水波光粼粼,就像一面银镜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嶙峋的岩石参差交错,就像一把伞隔绝了阳光,另一部分水躲在“伞”下,如猫的眼睛般透射出莹莹的绿光。一池潭水,竟有两种风格!一半灵动,生机勃勃,一半幽静,默默无言。我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妙所惊叹了。走过小桥,潭边一股清水正从两块巨石之间的缝隙中涌出,想必这就是我面前这个“小石潭”的水源了,俯下身来细看,水中并没有鱼群,倒是有几只蝌蚪结成一队四处巡逻。
过了桥,我再次走上了盘旋的山路,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景让我心旷神怡,暗自庆幸选择了步行,才得以在更多角度了解少华山,但要翻越前方的峭壁显然是不可能的,要到更高的地方去,就只能乘索道。 
   少华山客运索道采用脉动式运行法,即使是在怪石嶙峋,峰高谷深的少华山中也可以保证安全,其全长1858米,垂直落差837米,因此被誉为“西北第一长索,华夏第一险索”。坐在索道车里向远方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形态各异的岩石,有些像是飞燕,有些像是悬挂的毛笔,还有的像是对天咆哮的猛兽,另一部分岩石说不上来到底像什么,但每一道裂纹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大手笔,充盈着力量之美。不待我再加欣赏,索道车已经攀上了山的另一端,稳稳当当地停在了终点。
   走出索道站,一个好像完全陌生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虽说现在是初春,但也许是由于海拔较高,峰顶的树木上都开着晶亮的冰花,阳光照过来时,冰花便投射出纯净的光芒。“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站在少华山中,这句让我困惑了许久的诗句突然变得那样简单易懂,冰雪中的少华山,像戴着面纱起舞的仙子,虚幻,却又万般风雅。踏着光影再走几步,就到了少华山玻璃栈道。
这座栈道依山而建,长百余米,蜿蜒曲折,气势磅礴,故此得名“蟠龙道”,索道末端的楼阁即为“龙首阁”。相传,东汉皇帝刘秀为避王莽追杀,曾在少华山中避难,之后刘秀击败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刘秀逝世后,其子刘庄在山中建造了一座佛寺,名为“潜龙寺”。“蟠龙道”中的“蟠”字,亦有盘伏之意,与传说相呼应,意蕴颇深。
   走在透明的栈道上,脚下仿佛就是万丈深渊,耳旁只有风的吟唱,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谛听自己的心跳,第一次真正放空了心灵。我望着云雾缭绕中的龙首阁,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看到了森林中潜藏的那位一心光复汉家社稷的皇帝,那时还没有潜龙寺,也没有蟠龙道,但当他仰望少华峰顶时内心的那份触动,与今天的人们是相通的吧。
少华山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他看透了风云变幻,看破了来往人心。历尽千年,唯山河不变。他一直屹立于此,提醒人们停下脚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风逆时,拿出池水的冷静,等待时机,风顺时,拿出山的毅力,冲破阻碍,剑指顶峰。
   这里就是少华山,东汉史书上的第一笔,华夏大地的世纪长篇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杜牧有《望少华》一诗云:“身随白日看将老,心与青云自有期”。北风阵阵,带来少华山的低吟:心向青云所在,不问世俗喧嚣。
725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