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浓情“趴面皮” 优秀奖
2019-06-03
组别:高中
你可能尝过甜辣酥脆的“北京烤鸭 ”,那甜中透辣的味道里,蕴藏着老北京人辛勤与智慧;你可能尝过重庆的“麻辣小火锅”,那麻辣鲜香中,孕育着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生活的热爱;你也可能尝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那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的味道里,饱含着人们对家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却要向你介绍我们苍溪的一道美食。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诱人的香气,朴素的不能再朴素,但却铭刻着我童年的记忆。
你看,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是我生活的地方,木头做门窗墙壁的房子,让走在街上的人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时代。越往里面走,氛围就越浓。漫步走在家乡小镇的河边,听这清凌的流水声,满心都是喜悦和满足。与城市的不同,家乡的小镇是悠然的。我喜欢下雨的时候,撑一把油纸伞踏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雨水溅落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音,撞击在青石板的那一刻,瞬间碎成几瓣,形成一朵漂亮的雨花。从小路两旁走过,一路芬芳相随,蜂飞蝶绕。竹林深处,掩映着一家小吃店,给人一种想要归隐山林的强烈感觉。 
坐在小店全竹制的桌椅上,听着雨水滴落在地面音乐般的节奏,看着蝴蝶在竹子里翩飞,让人多么想融入大自然啊。小镇带给我的永远都是无限的喜悦。刚坐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点了一道地地道道的美食“趴面皮”。传说它是刘邦微服出访的时候发现的。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这就是“面皮”的来源,因为我们是四川人,结合方言于是干脆叫它“趴面皮”。它的制作过程要简单但技巧要求高。先在容器里加入面粉、鸡蛋水,搅拌成可以拉成细丝的稀稠状,放在一旁备用。接着起锅烧油,要让油均匀地沾满整个锅,当锅里散发出熟油的气息时,再用筷子把糊状面粉均匀地甩到锅里。这一步是很讲技巧的,没有一两年的功底,面都夹拿不起来,而且这个过程要非常的快,要不然它容易滑掉,然后再用力摔入,除此之外还得控制火候,火太大容易焦,火太小的难以凝固。等到面皮逐渐变成深黄色,加入葱、姜、蒜、盐等调料,直接铲起来就可以吃了。面皮吃起来有肉一般的香气,却香而不腻,各种甜辣味充盈在口中。
奶奶做的趴面皮尤其让我魂牵梦萦。记得以前小时候,我最喜欢黏着奶奶,让她给我做趴面皮。有时遇到奶奶太忙不愿意做时,我便连摇带拉地撒娇,奶奶就招架不住了,没有办法的说:“我这小孙女,哎哟,去吧,谁让你是我最疼爱的孙女呢,真拿你没办法,”奶奶的大铁瓢不知用了多少年,犹如美人光洁的脸上长了一些小痣。奶奶力度很大,每甩一下,身上的肉都要抖几抖。常常一个人又要烧火,又要做饭,忙得不可开交。每次给我做好一顿面皮,奶奶浑身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但那美味的面皮入口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时间仿佛都静止了。咸辣在口中绽放,麦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口腔。奶奶做的果然好吃,但逐年衰弱的身体,让她难以承受这样的劳动强度。所以在我馋了的时候,她也偶尔会带我去外面吃别人做的。虽然味道都差不多,但是还是没有奶奶做的好吃。
在家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上学的时候每次离开家总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或许是留恋奶奶给我做的那一碗面皮。
后来奶奶去世了,当然也没有人给我做面皮,陪我去小楼里吃面皮了。但那种熟悉的味道却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那味道里有奶奶的模样。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吃过的美味也越来越丰富了,很少有人会留恋趴面皮了。然而,在我的心中,趴面皮永远是最美味,情最浓的美食。
331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