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每当春节,家乡湟源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活动,然而最热闹,最有看头,最具传统艺术魅力的当属“耍社火”了。
听,锣鼓喧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瞧,彩旗飘飘,远处那激昂的两条巨龙,时而蜿蜒盘旋,时而首尾呼应,时而漫天飞舞,像闪电,像长虹,雄伟而庄严,却又灵活多姿······“双龙戏珠”赢得了人海中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近,只见两只雄狮眨着一双双大眼,摇头摆尾,威武的走来了,舞狮的人一身武者打扮,狮子围着场地不停的跳来跳去,时而做出挠痒痒的动作,时而又显出一副乖巧的样子,舞着舞着,俩狮子显出一副懒散的样子,趴在地上。顿时,舞狮人撸起袖子,挥着拳头大喊一声,狮子好像是从梦中惊醒似的,突然纵身一跃,开始摇晃,围观的人不约而同的拍掌叫好,巨龙开路,雄狮齐跃,寓言好运来袭,锐不可当。
热闹且有看头的社火种类多不胜数,如:踩高跷、旱船表演、藏族舞蹈、八仙等等。踩高跷的关云长等英雄;将孩子扮成仙子,神童捆绑,扦装在设计牢固的支架上,再用长长的戏服遮盖,最高的高跷有三米多。
青海社火起源于很早的时候,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性,并视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从正月十二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报儿、官老爷、哑巴、胖婆娘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
开场打道的有哑巴、胖婆娘、买膏药等,哑巴头戴烂了顶的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抹得油黑,赤着脚,腰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着绿手帕,身穿红衣服,她扭来扭去,还时不时的拿针刺人。
无论天寒地冻,还是久旱无雪,都无法减弱家乡人看社火的兴头。更不会减弱家乡人耍社火的劲头,大家还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发举办,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人。大家互相学习传统文化,互相传承传统文化。将“社火”这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永不熄灭。也将我们青海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
24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