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题记
伴着飞机摩擦地面的声音,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桂林。天气暖热,空气潮湿,脱去了笨重的羽绒服,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仰起头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打量着这座令无数旅行者魂牵梦绕的小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深印在我脑海里,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桂林为我展示着它的风采,向我证明书中所言不虚,我的桂林之行开始了!

我先来到了漓江支流桃花江上的一座风雨桥。风雨桥多用榫卯结构,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建筑中的珍品,它为来来往往的游人,提供了一处落脚点。我所在的这座风雨桥,历经了风雨的侵蚀,倒显得雄伟庄严,古色古香。风雨桥两岸,青山环绕,翠竹挺拔、古树参天。桂林的山不同于北方的山,后者险峻巍峨,如同黄土高原一般宽阔苍茫;前者小巧秀丽,如同江南水乡一般玲珑,清秀。风雨桥之下,江面碧波荡漾,微风阵阵,好不惬意。风雨桥旁的小集市上吆喝声不绝于耳,多数是卖制成的豆腐,垂涎三尺的我赶忙买了一小碗。南方的豆腐比北方的更为柔软细腻,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为客人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第二天,在体会过“山路十八弯”后,我拜访了位于阳朔的“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以“七星伴月”最为著名,“七星”指当初开田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它们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望就如同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

登龙脊梯田,一路有青石板指引,不会迷路,道路旁都是青苔和竹林,农家木制的房屋与石墙格外引人注目,吊脚楼也别有一番韵味。登上梯田时还是清晨,雾气氤氲在深山中,农家养的鸡鸭鹅都兴奋地走来走去,有的甚至还追着游人,竟也像幅泼墨山水画。我在人流中努力攀登,路过香气缭绕的小店,路过背着背篓上山挖菜的老叟,路过袅袅炊烟,路过潺潺山泉……不觉间,我已到了梯田的最高处—“七星伴月”。向下俯瞰去,只感觉脚下层层叠叠的梯田如潮水般涨起,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梯田世界。正是“疑是群螺出海底,分明叠锦坠苍穹”。云雾涌起,随风流动,苍松屹立于山腰之上,认真拍摄的旅客们殊不知已入了我的画卷。

第三日,我返回桂林城,邂逅“漓江”。坐在航船上看两岸风景美如诗,青山、绿水、竹筏、凤尾竹、渔夫、鸬鹚……一幅山水画跃然纸上。“十里画廊”的风景更是引人入胜—-水平如镜,奇峰绵延,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贺敬之先生的诗句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片刻间,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雾气迷蒙,真可谓“烟雨漓江”。难怪人常说“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桂林游来,那山水相映、碧水萦回的画面始终还在脑海播放,我终于领略为何无数文人骚客为此讴歌了,我好像同朱敦儒一样变成了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人:“曾批给雨支风劵,累上流云借月章”。
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桂林游,山水之韵,难忘怀。
687 |
1 |
1
-
评论者:李苏阳
评论日期: 2019-06-07
总数:1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