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榕树下,戏楼台旁,最吸引人的,不是那台上的花脸秦腔,而是老灿如阳光,入口即脆的画糖。¬¬——小引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最美好的时光。儿时,我穿着大红棉袄,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过两边都挂着红灯笼的青石小巷,来到古镇的戏台,最吸引我的是那一个转盘,一口小锅,一张石板,一勺黄糖。卖画糖的阿伯总是笑眯眯的,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零乱,一旁用草捆扎的木架,上面插着几根画糖。龙、凤、蝴蝶、仙桃……黄澄澄,在阳光下折射出梦一般的光芒。“小朋友想吃糖,要先转转盘哦。”
我急忙向一旁的转盘看去,上边有着牛、鼠、兔……哦,原来是12生肖。我用手轻轻一拨,指针在转盘上飞速旋转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起伏。
“耶!龙,龙!我兴奋地大叫!”老伯盯着我笑了笑,将锅内的蔗糖不断搅匀,用勺子舀起,在大理石上飞快地浇铸着,先给龙勾了个大体轮廓:蛇一样的身体,鱼一样的鳞片,鹰一样的四肢,鸡一样的尾巴,鱼一样的胡须,鹿一样的角。最后用竹签来一个“画龙点睛”,再在龙身上粘上竹签。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迅速敏捷,我十分惊叹。
老伯用钢尺小心翼翼地将龙从石板上分离下来,递给了我。我看着手中栩栩如生,如吞云吐雾似的龙,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甜美的味道,迅速充满了我的味蕾,仿佛自己身处云端,那一抹甜味儿直达心间。上小学后,我离开了家,离开了戏楼,离开了古镇,也离开了关于画糖的梦。
初三放假的时候,我在县城里的公园门口看见了一个卖画糖的人。我在他那儿用转盘转到了一只“猴”,而他却收过我的钱后,将一旁木架上插着的一个做好的“桃子”给了我,赔笑道:“小姑娘,吃个仙桃吧,吉利!”
我并没有质问他为何不给我画“猴”,我只是接过她手中的“桃”,放在嘴里咬了一口。糖的味道很轻,又腻又软,还黏牙,一点也不脆,黯淡的金黄色再也反照不出光芒。不知道是否因为不新鲜的缘故,我有点想念阿伯的糖和阿伯的笑了。失去的,再也找不回来了,丢掉的,就被遗忘在记忆的长河中了;唯有阿伯的画糖被锁在柜子里,吃一口,仍留有糖香……
462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