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古镇情结 铜奖
2018-06-01
组别:初中
     老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的吹着,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题记
     “古镇雨声声,青石寻悠远”应是对恩阳古镇最好的一个概述了,因此它被列为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依依的杨柳,潺潺的流水,精致的小屋构成了古镇最具浪漫色彩的意境!在小路两旁有许多摆摊的小商贩,把这个小镇勾勒的如此和谐与热闹。
    走在古镇的巷子里,每一刻都是一场邂逅。你不知道会在下一个转角遇到谁,可能是从杨柳半掩的柴扉里走出的身姿曼妙的姑娘,亦或是嬉戏玩闹的孩童,老街纵横,巷子幽深,褪去脚上的鞋,赤脚踏在平静的青石板路上,感受这古镇犹如江南女子般的温柔,那又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是与看声音跳华尔兹截然不同的感觉,这里静谧的仿若不在,但她的美却又让人不容忽视。这座历史古镇,正在复苏昔日的繁华。
    前阵闲来没事,我们一家便陪爷爷一同去古镇游览,走在路上爷爷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相传从前在古镇有一家人,给地主家打工,家里很穷,要过春节了,家里还什么都没买,最后就写了副对联贴在门口,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然后就让我们猜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我冥思若想了半天都没有答案,舅舅、舅妈们绞尽脑汁也没有这个结果,奶奶从后面赶上了我们,听了后没出两分钟,就说我知道了,是缺衣少食的意思,看大家一头雾水,奶奶解释道:“缺一少十,可不就是缺衣少食嘛。”我们听完顿时豁然开朗。的确,恩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传统至今的巴人文化,也有浓墨重彩的客家文化,自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又为古镇增添了浓浓的革命色彩。
    当然了,说到恩阳古镇,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古镇独特的风味小吃了,有十大碗、年刨汤、肚子鸡、提糖麻饼、猪儿粑……五花八门的说也说不完,在这里我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名扬川内外的古镇特产——提糖麻饼。
    提糖麻饼就活在古镇青石板铺成的深幽小巷里,据说它有五百年历史,在古镇里,林姓人家世代以烤制提糖麻饼为业,制作公艺从古至今都是一线单传,至今没有另一家人能掌握工艺要害。
    当街,黄泥和着稻草茎堆码起的墩子被多年的烟火熏烧成了黑褐色,墩子上方开了一孔灶膛,灶膛上稳稳的钳着一口铁铸的平底大锅,似乎在等待着主人劈材点火,林师傅将事先调好的面团蓬松地摊在案板上,然后像杂技演员一样,擀面杖上下翻飞,噼里啪啦地拍打着面团,刹时,巴掌大小,形状规则的面团就出现了。再将面团在一大盆白芝麻里一溜,均匀的铺在平底大铁锅里,烘烤是最考究师傅功夫的,经过好一番上烤下烘,随着林师傅拖长的一生声“好嘞”提糖麻饼就出锅了。刚出锅的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表面缀满一层密密的白芝麻,因此它寓意着甜甜蜜蜜,和谐美满。一口咬下去,皮酥心脆、香甜可口、黄而不焦,给人以“宛若清风拂心田”般的享受。
    因为要做出一炉正宗的提糖麻饼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选,苛刻严格,所以提糖麻饼似乎只有在古镇里才能存活下去。它像黄花闺女一样独自活在恩阳古镇那深长的阡陌巷子中,始终没有走出去。我想,她大可以大大方方的从五百年走出来,像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享誉全国,但愿以后提糖麻饼能够走出深闺,尽情舒展她满怀的芬芳。
    具有深远内涵的恩阳古镇还有为数不多的皮影戏表演,几个小纸人在老师傅高超的表演技术下灵活灵动的活动了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你饱览古镇的文化风雨后,你大可以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慢慢感受恩阳古镇文化的熏陶,点一杯老鹰茶坐在舒服的藤椅上,泯上一口,感受恩阳古镇带给你的“经历风雨见彩虹”般的美丽。
    春有百花秋有用,夏有凉风冬有雪。千年历史文化使我们的恩阳古镇愈发散发迷人魅力,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一定要来参观游览哦!
338    |    2    |    0



总数:2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