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家乡的龙文化
2017-10-24
组别:初中
我的家在四川省巴中市尹家乡,这里地处大巴山深处,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如远近闻名的尹家牛肉,美丽的大木山等,在众多的特色文化中,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家乡的龙文化。
  打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节就是“龙”大显深手的时候。每年腊月的最后几天,年轻人忙着置办年货,而街上一些老人则忙着“扎龙”(几个人相互配合制作一条龙)。到了大年初一,十多人举着大大小小的龙,和着音乐在街上舞动起来。小时候,我最喜欢看舞龙了,有时和小伙伴跟着舞龙的人一直到天黑才肯回家。现在想想,也不知为什么舞龙那么的吸引小孩儿,也许是因为那场面壮观,也许是因为舞龙时那喜庆的氛围吧。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舞龙不再那么痴迷了,但每年舞龙时的那几条小龙却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想:“为什么不是两条大龙在一起表演,而是一条大龙和几条小龙表演呢?明明两条大龙表演的场面更壮观呀????”直到去年,因为制作网面的缘故,我们几个人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走访家乡的飞龙传人和其他一些老人,才真正了解了每年春节跟在大龙后面的那些“飞龙”的历史。
  原来,这些被小龙被称为“尹家飞龙”,它在我们尹家有近1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以传统舞蹈为主。因其表演时彩龙围绕表演者上下翻飞,好像彩龙在地面翻滚一般,气势犹如猛龙过江、翻江倒海,故当地人俗称“滚龙”。经过不断改进并丰富其表演形式,形成了现在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后来大家觉得滚龙不好听,所以现更名为“飞龙”。据飞龙文化传承人严小兵同志讲:尹家自古以来就是米仓古道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因常年南北客商、物资川流不息,形成一铺,故名尹家铺。清嘉庆年间,南部县有一个挑盐的汪姓挑儿客到尹家铺魏家成为上门女婿。恰逢春节前夕,尹家正在筹备春节期间的彩龙、彩狮、旱船、地台子等节庆活动,汪姓挑儿客为了增添节日氛围,就邀请南部几位年轻人,上门制作飞龙和传授表演技艺。
  飞龙的制作过程比一般的龙的扎制要复杂,一个熟悉的民间艺人一般要5 到7 天才能制作出一条。首先是选材,选取的材料有竹、麻、木、纸、布、铁丝等。通过访问民间艺人杜先仲老先生,我们才知道:飞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到龙尾共七尺长,约2.3-2.5米,分五节,龙头、龙尾各一节,龙身三节。而且龙头与龙身(第一节)的距离是很有讲究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这主要是要适合后面舞动飞龙,因为飞龙的表演毕竟不同于大型龙的表演,它更灵活,动作难度更大。选好材料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扎制飞龙了。先用竹条和铁丝编织龙头、龙尾的雏形,用麻和铁丝制作龙须,再细心修整成型。然后在竹条上刷上浆糊,将白纸裱糊在竹条上,反复多层,待干后,再用红纸、彩纸(也可用纱布)上色。龙身是用竹条和铁丝制作,将竹条做成近似圆圈,每个圆圈绑一根3尺多长(约1米)的舞棒。龙头、龙尾的制作是成败的关键。第三步就是龙头、龙身、龙尾的连接:主要使用白布和铁丝连接,将每节龙之间用铁丝扎成直径20 厘米的圆筒状,外面覆白布进行连接(俗称龙衣),再使用毛笔、金箔、银箔、颜料进行彩绘装饰。飞龙的颜色大体有青、黄、金色,青色代表希望、黄色代表丰收、金色代表吉祥......
  飞龙的表演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尹家飞龙经过历代传承人不断改编,形成了现在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表演时间,以前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十五,随彩龙、彩狮、旱船等一起演出。而现在则是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飞龙亮相。由于它小巧灵活,所以对表演场地的要求不高,或乡场街道,或社区小巷,或农家院坝,甚至还可以在由三条长凳组成的“T”字型或者在桌子上表演。龙舞表演共三人,表演时由一人单手或双手舞龙头,其余两人双手各舞一节,即三个人完成一条飞龙的表演,这是它与大型龙的表演不同的地方之一。一般舞龙是每人掌握一节,而飞龙的表演则是一人掌握龙头,另两人各控制两节,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同时也使表演更具有观赏性。尹家飞龙的基本动作很多,有滚龙抱柱、黄龙穿裆、黄龙缠腰、二节跳把、三节跳把、老龙脱皮、猛龙翻身、观音坐莲等,表演中模仿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表演时动作组合的变化全由龙头指挥,舞龙头的人以踏脚为号引导其余两名舞龙人。不同的表演场地、不同的伴奏节奏、不同的动作组合,使得尹家飞龙的表演千变万化。舞龙人的穿着也有讲究,一般都是头扎彩布,身着绸缎彩衣服饰,脚穿薄底武生快靴。参与龙舞伴奏的共四人,伴奏乐器分别是川剧锣鼓中的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由小鼓指挥,常用锣鼓曲牌有“懒翻身”“快和牌”等20 余支。演出时高亢激昂,欢腾跳跃,鼓点催人奋发,催人向上。尹家飞龙的表演,最主要的是三个人的默契,要求三个舞龙者表演时节奏统一,才能塑造出时而腾空翱翔、威武矫健,时而舒展优美、庄重安详等龙的各种神情体态。整个表演过程十分考验体力,表演一支锣鼓曲,常常需10到20分钟左右,结束时,表演者常常汗流浃背。
  2013年5月,巴中市文广新局、巴中市非遗文化管理局正式将尹家飞龙列入巴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到2016年连续四年参加恩阳区组织的“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2015“七一”庆祝活动和2016年的恩阳区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上,飞龙表演均以首个节目亮相,给整个活动增添了光彩,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从2016年春节开始,“尹家飞龙”这项传统文化便开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在飞龙文化传承人严小兵等人的耐心细致的教导下,我们学校的第一批飞龙继承人诞生了。现在我们学校的几乎每项重大活动都会有“飞龙”队参加舞龙表演,他们舞动飞龙,把快乐带给了大家。同时,我们尹家小学还根据几位飞龙传人的讲述,把舞龙精髓编印成册,要求年轻老师们先学,然后教会更多的学生。并且学校还有专门的舞龙表演课,让“尹家飞龙”真正落户尹家小学,真正走进尹家小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这项非遗文化成果在校园得以发扬光大。
  尹家飞龙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特色之一,它集历史文体和现代文化为一体,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巴中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尹家人民的骄傲。通过采访活动,我更深入的认识到尹家飞龙的精髓,也更加热爱家乡的“飞龙”。我将努力学习,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家乡的独特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人的心中,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为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35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