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丰收的季节里,我和爷爷奶奶是在乡下生活的故事我记得每年春天来了,那是百花争艳;夏天来了,是绿树成荫;秋天来了,是硕果累累;冬天来了,又是银装素裹。而每一个季节都有相对应的任务。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然任务最为重要,但也最为热闹尤其是割稻子……..
清晨,我们背起背篓,带上镰刀便从家出发了。看见稻田啦!远远望去,净是金黄色,好似无边。然后我们走近一看,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谷杆,爷爷说看来今年是个大丰收!。。。然后在田边放下了背篓,拿出了镰刀,变下田割谷子了。左手一握,右手一割,手起刀落,不一会儿,就开辟出了一小块空地这也是象征我的功劳。
可就在我干得正起劲儿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在叫我们,在向我们问好呢!于是我趁这一会功夫直起腰来四次观望了一阵,吔?是谁?人呢?奶奶见我半天没说话,看见我的疑惑样儿,便指了指远处的一颗松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大院儿的老奶奶,她被松树叶子给遮住了!坐在院子里面向我们打招呼因为树木隔着有点远,我便大声地向老奶奶问了个好,然后又接着与稻谷奋战去了,在我们全家人的努力下谷子都纷纷倒下了。
后来就接二连三地又来了不少人,大家互相问好后便又继续战斗了。太阳越来越大了,爷爷估摸着快到晌午了,就让奶奶回家煮饭而他还要在地里干一会,然后就是村民便陆陆续续地收拾收拾回家吃饭了,我们也回家吃饭了,在下午太阳弱了一点的时候就会有人早早地就出门继续干活了,有些人是等日头过了再出门的,而我们,则是后者。下午的时候,人比较容易乏,所以我就退出战斗了,找了几个小伙伴到处玩去了,而爷爷奶奶依然在地里忙碌着,在一路上,你追我赶到处弥漫着 我们的欢声笑语,而外面是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辛勤的忙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稻谷终于收割完毕,紧接着便是打谷子了。
那段时间是最辛苦的,早上“嘿呀,一二,使劲儿……”,晚上“拿电筒的把电筒打好啊,嘿呀,一二,使劲儿……”。而且还有预防下雨所以大家都没有休息好然而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家的谷子打完了,刚打好的谷子带有湿气,不易贮藏,所以得开始晒谷子了。。。。 在所有流程中,晒谷子是最简单的活儿了。赤着脚穿梭在谷粒之中,划出一条条小道儿,等着晒一阵子,又继续划,直到完全晒干为止。
在入仓时,我们只管用蛇皮袋将谷子装好,捆扎实就行了,至于超爱大米的老鼠,小院里的猫咪们,还有暗处的夹子可不是摆设。忙碌中,眼看秋季结束了,大家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农民的思想中,新春要到来了就像宋代诗人陆游说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乡下,所食之物均是自家栽种喂养的只有像蒜苔之类的才需购买。做出来的菜肴虽不是山珍海味,但是色香味却是一点儿也不逊色。天微微亮,大家就开始忙活了,我也有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洗菜!。。。
冷菜一般都会有卤牛肉,卤鸡翅,豆腐干,红油猪耳,泡椒凤爪,麻辣凉粉,等等。相比较而言,热菜就丰盛些。俗话说得好,年年有“余”,象征着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食粮,所以桌上定不可少了“鱼”。还有红烧肉,回锅肉,蒸香肠,炒腊肉等等。等菜弄得差不多了,我的肚子也填的差不多了,就跟着小伙伴们用做游戏来打磨时间,一起等待着晚上的佳肴。。。。
一大家人难得坐在一张桌上,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了。对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爷爷奶奶口中的家庭历史。。。。那是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那时新中国刚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正是困苦时期,有的人家还要养好几个孩子。
那是盛行公社,大队,按照指令,从早到晚,大家一起干,同吃一锅饭。活很多,饭很少,打一碗饭,十余颗米,已是不错了。由于条件的苛刻,爷爷奶奶便只喝汤,把剩下的米爸爸,现在只要我们糟蹋了粮食他们就会给我们讲历史,爸爸和也深知爷爷奶奶的辛苦,都在尽力帮衬着家里的一切,也尽量少让爷爷奶奶他们操心。就那样一直维持到现在,让我们有了现在的一切。
虽然岁月不饶人,但爷爷奶奶都有颗不服输的心,依旧是神采奕奕。听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从小他们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李绅写了两首《悯农》,有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些事情人们在生活中是经常接触到,而且很熟悉,所以几乎是家喻户晓。而这首诗不仅描绘出了农民劳作之景,也表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生活,更是体现了人们口中之食的来之不易!……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今,我们衣食无忧,纵然再难回到饥荒时代,但我们应当铭记,饱时不忘饿时饥!
我们应该节约粮食。
276 |
2 |
0
-
评论者:谭科
评论日期: 2017-04-27
-
评论者:王均翔
评论日期: 2017-04-27
总数:2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