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ZT: 赴贵阳参加腾讯•文薪—黎平乡村教师(第二期)培训学习日记
2009-01-15

纪德小学  杨代富 

        2008年12月5日 晴

        今天早上从学校出发来到黎平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为的是去贵阳参加由黎平县教育局主办,由腾讯公司赞助,贵州文化薪火基金会承办的腾讯 •文薪——黎平乡村教师(第二期)的培训学习。我强烈要求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知识血液的机会,机会非常难得,全省众多县市,目前只有我县争取到这样的教师培训项目。按教育局的文件要求,是要选派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去参加的。虽然我教龄已有14年,但我是从代课教师通过竞聘考试转过来的,我的文化基础知识底子薄,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老套,教学理念陈旧,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困惑,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正在减弱,有时甚至感到倦怠,为此,我常常感到茫然。但我又极想从这种思想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却又苦于寻不到方法,苦恼到了极点。直到听说有这样的培训机会之后,我才感到为之一振,并恳求站领导一定要让我去。站领导见我这么坚决,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当得知自己能去贵阳培训学习的消息后,我激动的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来到黎平后,我们在教育局吃了晚饭,之后,便在教育局三楼会议室开了会。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我们此次去贵阳参加培训的语文教师共有50 人,年龄大的要有40来岁,小的才有20挂零。此次培训的时间为10天。会上,邓巴斯副局长和姜有源主任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培训学习机会,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要带着一颗踏实的心去学,借此机会好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技术层面,将学到的知识带回来,让下面的老师一同分享,一同来把乡村的教育事业向前推进。

        我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努力地学,决不让自己的这次难得的贵阳之行留下任何遗憾。

∽∽∽∽∽∽∽∽∽∽∽∽∽∽∽∽∽∽∽∽∽∽∽∽∽∽∽∽∽∽∽∽∽∽∽∽∽∽∽∽∽∽∽∽∽

        2008年12月6日 晴

        我们乘坐的班车从早上9点多钟出发,直到晚上的9点多钟才抵达贵阳。原以为贵阳会很冷,下车后,才发觉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是在省团校下的车,这里是我们这次培训的最终目的地,即将启动的培训学习就在这里进行。下车后,基金会的负责人刘红等几位老师把我们直接领到团校的餐厅,餐厅里早已摆好了好几大桌的饭菜。坐了一天的车,大家都显得很疲惫,一个个只顾埋头吃饭,交谈得很少。吃罢饭,基金会的范老师把我们领到学生公寓楼。进入公寓宿舍楼之前,我们先要进行登记,拿到胸牌和洗漱等生活日常用品,确定住宿房间之后,方能进入。

        尽管大家都很累,恨不得赶快进入房间倒头便睡,但在登记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自觉地排好队,后来,男老师主动让女老师登记。整个过程没有谁争抢,秩序井然,在场负责登记的老师无不夸奖黎平来的学员素质高。得到老师们的夸奖,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喜滋滋的。等了近一个钟头,我才拿到胸牌和房间的钥匙。来到宿舍,胡乱洗漱了一下,已到了11点过钟。此时,整栋公寓楼已静下来了,大家都已休息了。今天实在太累了,不过,累一点不要紧,能有这样的机会来省城培训学习,是非常值得的。

∽∽∽∽∽∽∽∽∽∽∽∽∽∽∽∽∽∽∽∽∽∽∽∽∽∽∽∽∽∽∽∽∽∽∽∽∽∽∽∽∽∽∽∽∽

        2008年12月7日 阴雨

        早上起来,才发觉贵阳的天气变了,气温骤然下降,天空中还飘着毛毛细雨,不过,天气还不算太冷。

        今天早上要举行开学典礼,时间定在8点半。学员们早早就来到培训教室。开学典礼上,腾讯公司和贵州文化薪火基金会、致公党和民进会等单位和团体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一个叫做李兹喜的代课教师代表我们学员发了言。李兹喜是罗甸县班仁乡油落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95年开始代课,十多年来,每天只有一斤包谷的报酬,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包谷老师。他所在的学校在一个山顶上,由于不通自来水,李老师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来给学生们喝。他的事迹实在太感人了,他的事迹被登在《中国青年报上》,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教师的师魂的真实体现。他是唯一的一个其他县参加我们这一期一起学习的学员。我们每个学员都非常敬重他,主动与他打招呼,和他交流。

        典礼结束后,接着,人类专家杨培德教授给我们讲上了题为《乡土知识的主人》的讲座。杨教授看上去好像有七十来岁了,但精神很好,讲课的兴致很高,人特别热情,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笔记也记得非常认真。

        下午,我们上信息技术课。上课的是贵州师大的一位叫做黄威荣的年轻教师。开始,黄老师的课上得比较快,但我们有大多学员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实在是太少,学员们学起来非常吃力,黄老师教起来也很费力。 晚上的课,我们有三位学员迟到了,我、李兹喜和彭荣成。其实,我们不是故意迟到的,是弄错了上课的时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聊得实在太投机了,当意识到快要上课的时候,赶到教室时,才知道老师已经上课已有十余分钟了。

        晚上的课上的是音乐修养。是一位漂亮的叫章汀易的女老师给我们上的。章老师的声音挺柔美,课上得很有感染力。她讲了音乐的一些理论知识之后,便向我们推荐了朱永新老师的《 走进最理想的教育》的一本书,要我们好好去看看。之后,她放了一节题为《国旗国旗真美丽》的音乐课给我们看。观课后,章老师要我们说说课中的老师用了那些教学方法,并要我们讲讲在下面的音乐课是怎么上的;通过学了之后,怎样将虚拟教师课上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说真的,我们平时上音乐课都很随意,很少认真上,农村学校老师的课一般都排得满满的,多则30节课,少的也要有18、19节。老师的课务相当繁重,又要教语文数学,还要教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确很难对每一科都相当重视。通过听了章老师的课后,我们才真正知道其实音乐课也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能力、表象能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她还告诉我们,音乐是美的教育,要我们教育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她还说了“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去发现美,捕捉美和创造美。 听了章老师的课,让我茅塞顿开,使我们意识到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

        2008年12月8日 晴

        今天的天气又放晴了,昨天阴冷飘着毛雨的天气老早就收敛了起来,没见了踪影。由于昨天迟到了一次,所以今天我起得特别早,但来到教室,还是有一些起得更早的学员早就坐在教室里了。

        今天上午上的是《浅谈教师专业成长》。上课的是贵阳花溪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的郭雪莲老师。郭老师家住在花溪,距我们上课的地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车程。为了不耽搁今天早上的课,昨天晚上,郭老师就赶到城里来住,甚为辛苦。

        郭老师的普通话讲得非常纯正,人长的很高,40来岁的样子,说话声音洪亮,有力度,非常有感染力。郭老师很谦虚,总担心她的讲课对我们的帮助不大。其实,她的课讲得非常好,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她希望我们每一个学员都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长期、扎实的实践实干精神;要在繁重教学工作中努力寻找教书的乐趣;要顽强、自觉地学习;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要学会联系实际地进行思考。还要求我们不要只为了教书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地向名师学习,模仿名师,然后成为名师。

        她还隆重地向我们介绍了几本非常好的书。分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卡尔威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黑彻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和《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她说,作为老师,以上的这些书是必须要看的。《给教师的建议》是属于实践教育学类的书。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以其教育实践的生动案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及闪光的教育思想,以及很多真知灼见,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关家庭教育、涉及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著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的书。她说,一位大学教育学老师向他的学生推荐这本书时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属于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必读的书籍。《窗边的小豆豆》则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里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了窦桂梅老师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听了郭老师的介绍后,我们每一个学员都恨不得马上能看到这些书,连平时少爱看书的学员都动了七分的心思。

        郭老师的课上得实在是太精彩了,快到中午12点钟了我们才下课。学员们都还坐在教室里沉浸在郭老师的课堂教学氛围里不肯离去。

        中午吃完饭后,我们大家又马上集中到教室来排练侗族大歌的节目,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培训结束之前,用我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来感谢为我们辛苦付出的所有志愿者和老师们。

        由于中午没有休息,下午上课时大家都觉得很困。下午的课是《教育政策法规》,是贵州大学的一个叫李煌的教授上的,值得说明的是,我们这次培训来跟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义务来为我们上的,李煌老师也是其中一个。虽然他的这堂课听起来比较枯燥,有的学员甚至有要打瞌睡的迹象,但没看到谁趴在课桌上,而是努力地强打起精神,努力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听。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太宝贵了,任何人都不想错过哪怕是一点点可以学习的机会。

        李老师的课让我更近一步懂得了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挖苦、讽刺、侮辱和体罚学生,更不能禁止学生上课;对学生要做到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使我懂得了“没有教育的保护是溺爱,没有保护的教育就不是以人为本”。 李煌老师同时还是一位很有名的律师,他人挺热情,还说,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打电话向他咨询,他会一一帮我们解答的。我由衷的感谢像李煌老师这样的人。

∽∽∽∽∽∽∽∽∽∽∽∽∽∽∽∽∽∽∽∽∽∽∽∽∽∽∽∽∽∽∽∽∽∽∽∽∽∽∽∽∽∽∽∽∽

        2008年12月9日 晴

        今天一天都是袁凤琴老师的课。袁老师是贵州师大的一名教授,三十六七岁左右,她给我们上的是心理学。袁老师很阳光,脸上总带着笑容,看起来永远也没有烦恼似的。我原以为,心理学肯定也是枯燥乏味的,想不到,袁老师的上课风格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不讲太多理论方面的知识,而是就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一下子,大家都被她的课深深吸引住了,我也开始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心理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实在太重要了,听了袁老师的课之后,我的灵魂好像得到了一次净化,大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突然间好像明白了好多事理,心中的很多困惑和解不开的疙瘩一下子全都找到了答案。

        从她的课中,我学到了,要做情绪的主人,就要确定好奋斗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要过分关注眼前的利益得失。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事。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要主动去体验积极的情绪,不妨听听音乐,散散步,多参加体育锻炼,与朋友谈话,出去旅旅游等等。同时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是要学会倾诉,把你的美好感受毫不吝啬地告诉你周围的人;遇到情绪困扰的时候,告诉能帮助你的人;记记日记或者写写作文。这些方法对调节情绪都是非常有效的。

        我还懂得了“要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不要把情绪带到课堂中去;受到失败和挫折时,不要一味的去抱怨,要学会去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长处;要敢于接受挑战等等。

        最后,袁老师还教了我们怎样变成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的策略,那就是要做到: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尽量记住别人的名字;做一个好的听众而不是演说家;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经常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情感,如果要批评别人,一是从赞扬入手,二是要从自我入手,批评不要伤别人的自尊心;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总不要显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永远保持同情心。

        袁老师还说了,当你成为了一个具有魅力的人的时候,千万别有歪心思。说到这,大家都笑了。听袁老师的课,真的是非常过瘾。

∽∽∽∽∽∽∽∽∽∽∽∽∽∽∽∽∽∽∽∽∽∽∽∽∽∽∽∽∽∽∽∽∽∽∽∽∽∽∽∽∽∽∽∽∽

        2008年12月10日 晴

        早上是吴莹莹老师的课,她上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简介》。她是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专家。她上课的开场白很特别,让我记忆犹新。她说:“老师们,你们一定都记得《坐井观天》的故事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青蛙,只不过不同的是,每一个人所处的井口不同而已,有的要大一点,有的要小一点,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敢于做一只不断跳出井口的青蛙,你的井口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你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希望每个老师又都是一只传递信息的小鸟,将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没能来学习的老师们,让他们也有跳出井口的机会。今天,就当我是一只传递信息的小小鸟吧。”

        吴老师的话刚一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吴老师的话让我久久回味,我真没想到,吴老师居然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比喻,让我深受教益。直到这时,我才确切地意识到我所处的井口是多么的狭小啊!《新课标》已经推行了七八年了,今天,吴老师还得跟我们复习这些本该熟记于心的东西,想想,真感到羞愧汗颜。说真的,平时我们很少去关注课改方面的东西,更没有几个人认认真真地去读新课改方面的书籍,什么《走进新课程》呀等等这些书发下来,有的偶尔翻翻,有的还崭新如初。这些书,我们不是随手丢放,就是束之高阁。现在,如果你要问我们其他的老师,什么是新课标,还会有人说不出来。农村老师,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老师们的追赶教育改革的步伐还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种现象令人堪忧。我非常庆幸,这次能来参加培训学习,它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态度,促使我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的去关注日新月异的新时期的教育的变化。我们来这里学习的每一个老师,每天的学习都是非常认真的,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的落后,都努力想做一只不断跳出井口的青蛙。我们黎平县教育局的领导已经睿智地意识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和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着手行动了起来,之前,在暑假就培训了一批民转公的老师,我们之后还有一批数学的老师也要来培训。听有关领导说,今后,这样的培训还会有。这是我们县教育的幸事,更是我们农村教师的福音,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

        2008年12月11日 晴

        早上还是吴莹莹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等。口语交际课通常我们是不上的,即便上了,也只是粗枝大叶地一笔带过,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更别说效果了。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才明白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学生写作文和今后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打下基础,具有前瞻性。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往往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我得好好反省反省自己了。

        等到作文教学的内容讲完以后,吴老师让我们边看边听于正新老师的一节叫《考试》的作文教学的示范课。这节课是吴老师她们根据于正新老师上《考试》时的文字叙述进行配音而成的。听完之后,我们对于正新老师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实在是太绝了。他的作文课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上,不事先就告诉学生要写什么,怎么写,而是非常巧妙地导入,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他所设置的“陷阱”里面,让学生感受多多,体会多多,在此基础上,才告诉学生要写什么,使得学生茅塞顿开,写出来的作文,篇篇精彩。

        于老师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他的评价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得到了调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太神奇了。听于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下午的课是教育学,是袁凤琴老师上。课中,他要我们组成四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组长,然后她提出问题,让我们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得出的答案小组的每一个人都要知道,然后由一个人举手,她会抽小组中的其中一个组员来回答问题,如果答对了,给全组加分,不对,扣全组的分;如果答得不全面,也适当给加分,然后要其他的组来回答。她的这种做法,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这是我接触到的印象深刻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的演绎,使得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我们的脑海中植根很深。她总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演绎和游戏以及表演来让我们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方面的东西,这样我们记得非常的牢实。她还告诉我们什么是多元智力理论,这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词,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7大智慧,分别是语文、数学、逻辑、空间想象、音乐、身体运动和人际关系。要我们不要轻率地否定任何一个学生,要学会利用学生的不同智慧来让学生学习。还有,在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将优点放大表扬,对缺点要缩小对待,她还说了,如果这节课是用英语或者葡萄牙语来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那么认真听的,会沉不住气,会感到厌烦透顶的。她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说明我们的所谓的差生在课堂上听我们的课的感受,要我们考虑到差生的感受,要关注差生。说差生是了不起的,他(她)每天要到学校去听他(她)听不懂的东西,同时还不时还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回家有可能还要挨父母的批评,想想,他(她)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多么强。这就是他(她)们的优点。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学员都没有这么想过,袁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就陷入了沉默。

        晚上,我们在教室里开联欢晚会。

        这几天来,我们一边要学习,一边还要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来编排节目。大家都非常辛苦,为排练好节目,我们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大家要我也出一个节目,其实我的文艺细胞质量不高,开始,我想打退堂鼓,但我又想到了郭老师说过的话,要敢于接受任何一次挑战,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所以我硬着头皮答应了。我的节目是唱山歌。

        对于唱山歌,小时候我是比较拿手的,但时隔多年,山歌的歌词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脑海里只留下山歌调子的一些模糊的痕迹。起初,我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晚会的时间又越来越近,无奈之下,我只得打电话给我们学校的民间歌手杨系模老师求教。杨老师很快就给我发来了两首山歌,但我又觉得所涵盖的意思太少,还不足以表达对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感受。于是,只得自己写,昨天晚上快1 点钟了,我才把山歌赶出来。是一只多谢歌。歌词如下:

多谢多, 多谢腾讯来助学。
多谢薪火基金会,教师培训费心多。
还有致公民进会,搭桥恩情深似河。
上课专家和教授,感谢你们辛苦多。
惟有你们的讲授,学到知识返乡播。
志愿老师和同志,默默奉献实在多。
《当代贵州》《晚晴》的记者,你们操劳实在多。
幸得我局的重视,领导陪同关怀多。
学到知识返乡后,扎根山区勤工作。
诸多恩情难回报,只有铭记在心窝。

        歌词写得实在不怎么的,但我绞尽了脑汁,用尽了“才华”,不怕大家见笑。我利用了中午的时间练唱了一趟,歌词基本上记住了,但调子总还是不太令人满意。

        晚会上,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发悚。开头唱得还比较好,但到后来,我乱了阵脚,忘了词儿了,幸好手里还攥着写有歌词的纸条,我只得很不好意思地看着纸条把歌唱完。

        我知道我今晚的表演实在太差劲了,虽然有点感到羞愧,但我不后悔,我毕竟敢参与了,我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更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得有一点才艺,这才是教师的本色。山歌原本就是我们民族的东西,回去我得好好学,这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晚的晚会可以说是很成功,老师和领导们都非常高兴,大家都很开心。晚会后,我们还举行了舞会,学员们都尽情地跳呀跳,让这几天来的学习和排练的压力得到一次很好的释放。

∽∽∽∽∽∽∽∽∽∽∽∽∽∽∽∽∽∽∽∽∽∽∽∽∽∽∽∽∽∽∽∽∽∽∽∽∽∽∽∽∽∽∽∽∽

        2008年12月12日 微雨

        今天早上我们是6点钟起的床,因为早上要去贵阳南明区苗苗实验小学观课。吴莹莹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早起,由于路上有工人正在施工,团校通往外面的公交车进不来,得走很长一端路程才能搭乘上公交车。为了节约时间,早餐我们吃的是糯米饭,用塑料口袋装着,一边走一边吃。

        今天,是我自到贵阳省团校以来的第一次走出校园,有很多老师都跟我一样。几天来的学习量非常大,大家都感到很疲惫,走出校园后感觉轻松很多。

        去苗苗学校的车是由范老师找来的两辆大客车,客车师傅免费直接送我们到目的地。

        一路上,学员们有说有笑,一边欣赏车窗外南明河边上秀美的景色,一边不停地拍照。

        来到苗苗学校,我们观看了李娴老师上四年级的一节语文阅读课,这课叫做《麻雀》。年轻漂亮的李娴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教学手段比较朴素的课,课件用得很少,这是吴莹莹老师特地安排的,这样的课才更接近我们农村的课堂教学实际。李老师非常年轻,但却有了7年的教龄。她的课上得很棒,新课程理念的东西在她这节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课让我感触很多,她提倡要学生多读,在读中找出问题,读中领悟课文内容和解决问题;注重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学习,并解决问题。她的课在我看来非常成功。

        课后,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觉得感受颇多,收益良多。最后,大家唱了一首侗族大歌,以此来对李娴老师给予我们精彩的课堂呈现表示感谢。

        出了苗苗学校,范老师带我们去欣赏甲秀楼。甲秀楼坐落在南明河畔,是贵阳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范老师还告诉我们说:“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创建,用于培补风气,取名甲秀,是希望贵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范老师是导游出生,人长得颀长漂亮,很有气质,所到之处,无不将贵阳的名胜古迹向我们介绍。范老师向我们介绍完甲秀楼,并告诉我们路该怎么走,怎么能回到学校之后,就匆匆走了。

        我们沿着南明河不紧不慢地朝着甲秀楼的方向走。南明河的水看起来很干净,没有漂浮物,河水碧绿幽深。天空中飘洒着微雨,河面变得缥渺朦胧,河两边高大的现代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里,让人感觉空芒而迷离。

        远远就看到甲秀楼这三个镀金的大字牢牢地嵌入了我们的眼帘,一座古代的楼阁坐落在河水上面,左边是多孔的拱桥,右边是两个较大一点的拱桥,将置身于河中的甲秀楼连接起来,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画。南明河畔高大的现代建筑和河中这古色古香的甲秀楼相映成趣,体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智慧的交融,美得相得益彰。

        从甲秀楼回来,大家就各自散去了。今天下午不用上课,是学员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有几个学员逛了一趟贵阳有名的沃尔玛超市,然后在超市买了盒饭草草吃了完事,之后,我们就去找书店买书。今天,我们几个都在书店买了很多书。我买到了郭老师说过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她说的其他的书,书店都没有卖的,买不到,很遗憾。这次,一下子我买了200多元钱的书,有十来本,这是我有史以来买书最多的一次。当我们买了书赶到学校的时候,团校的餐厅已经开饭了,但到的人还是不多。吃完饭,把书拿到宿舍去放好后,也就快到晚上上课的时间了。晚上的课是那个漂亮的章汀易老师上的,她的课,我不能再次迟到了,不然,我留给章老师的印象会很深刻的。

∽∽∽∽∽∽∽∽∽∽∽∽∽∽∽∽∽∽∽∽∽∽∽∽∽∽∽∽∽∽∽∽∽∽∽∽∽∽∽∽∽∽∽∽∽

        2008年12月14日 晴

        从昨天到今天,除了昨晚是章老师的音乐课外,其余的都是黄威荣老师的信息技术课。我觉得黄老师上课最辛苦了,因为我们大多数学员对电脑知识都知之甚少,黄老师得不停地讲,学员们在下面不断地问。“黄老师,下来帮我看看,这里我不会做了。”“黄老师,这个图片该怎么弄呀?”……黄老师得在讲台和学员之间不停地跑来跑去,嗓子都讲哑了,没见着他生气。要换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早就吹胡子瞪眼睛了。我敬仰黄老师,我又该得反省我平时的教学态度了。能做一回黄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生的荣幸。

∽∽∽∽∽∽∽∽∽∽∽∽∽∽∽∽∽∽∽∽∽∽∽∽∽∽∽∽∽∽∽∽∽∽∽∽∽∽∽∽∽∽∽∽∽

        2008年12月15日 晴

        早上是郭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下午又是我们观课的时间。这次吴莹莹老师安排我们去贵阳尚义小学观课。这次观看的是尚义小学教务主任徐贤诗老师上的二年级的一节口语交际-----学会待客。

        徐老师的课给我们打开了如何上口语交际课的又一扇窗。前面有吴莹莹老师给我们讲有关怎样上口语交际课的知识,这次听徐老师的课我们有了一点有关上口语交际课的理论知识支撑后,听起来,就很容易拿捏到要领。徐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全班50来位学生,她居然能做到收放自如。她的几次拍掌,就能指挥学生向着她所预想的教学思路上走去。她巧妙地引领学生围绕“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来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师生表演、生生表演和学生与前来观课的老师谈话交流实现了她的教学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看了徐老师的课,我们又学到了她的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她还教了我们怎样把控课堂,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找到学习伙伴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的一些有效做法。

        观课议课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照样又唱了一只侗族大歌来对徐老师表示感谢。到现在为止,吴莹莹老师的课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快分别的时候,吴老师说,和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天,真有点舍不得离开我们。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有点涩涩的,带有一丝难舍。其实,我知道,吴老师对我们实在是太关心了,她是多么迫切地希望,我们通过这次培训,能真正的使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我想,我们大家都会体会到吴老师的良苦用心,都不会令吴老师和给我们上课的所有老师和关心我们的所有人失望的。

∽∽∽∽∽∽∽∽∽∽∽∽∽∽∽∽∽∽∽∽∽∽∽∽∽∽∽∽∽∽∽∽∽∽∽∽∽∽∽∽∽∽∽∽∽

        2008年12月16日 晴

        今天是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最后一天了。突然觉得10天的培训一晃眼就到了。早上,我们上《教育科研:为了教师职业的幸福生活》,下午举行结业典礼,我们的这次贵阳培训之行就画上句号了。早上上课的是贵阳市教科所所长王先华老师。王老师其貌不扬,但上课很幽默,总是王某人、王某人地称呼自己。开始,我们对他的课还有点不已为然,可是刚开始不久,大家都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他的讲课。他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讲述,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折服。

        他说,教师职业的使命就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还说,惩罚,是教育失败的开始。他告诉我们,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路径,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科研工作者,做教育艺术家;要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动手记录教育过程中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写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每天坚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将成功的和失败的都写下来;多去读书,读经典的书,读大师们的书,读大自然这本书,同时还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还说,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每一个跟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无一例外地希望我们多去看书。看来,要想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得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的去读书,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停留在做教书匠的层面上,才会得到更好更高的发展,才会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

        2008年12月18日 阴雨 把感激留在心间

        今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起床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将乘坐昨天从黎平驶来的,载着我县来参加下一期培训学习的老师的班车离开团校,离开贵阳,离开朝夕相处的与我们上课的老师和为我们默默奉献,劳苦奔波的基金会的自愿者老师们,心里突然有了一丝不舍,一缕离愁在不知不觉中,悄无声息地自心底涌起。

        当车缓缓地驶离团校校园,姚苏伊老师,官显华老师仍在不断地向我们挥手。车进入高速公路的时候,车窗外一直下着稀稀拉拉的小雨,浓稠的迷雾笼罩了整个世界,此刻车窗蒙上了一层水雾,看不到窗外的景致。我默默地坐在车上,痴痴地望着车窗。突然间,我的眼前出现了姚老师的脸,那张慈祥的、和蔼可亲的容颜渐渐变得越发清晰,她的行动不便的身躯在车窗外挪移。她一句话也没说,不断地随着班车奔跑,不断地向我们挥手……突然间,我的眼睛湿润了,喉头有点哽咽。紧接着,我又看到了焦急的刘红老师和来去匆匆的范凌志老师的身影……我久久地沉浸在离愁的氛围之中,不能自已。十天以来,姚老师、刘老师和范老师、官老师等志愿者为我们忙碌的感人情景,经久不息地在我脑海里播放。

        姚老师本身有自己的课,在贵阳一所中专学校教书,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冰雪凝冻天气中不慎摔了一跤,把腰给摔坏了,至今一直行动不便。我们每天上课的时候,姚老师总陪着我们,坐在教室门口边上的一根椅子上,用笔记本不停的记着,见讲课老师的水杯干了,便慢慢起身,挪移到饮水机前,盛上满满一杯开水,然后端端正正地放在讲台上,又慢慢地回到椅子上继续记她的笔记。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在四楼,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在另一栋教学楼的六楼。我总看到姚老师扶着楼梯把手小心翼翼地上来,下去。开始我还以为姚老师原本就是这么走路的,不很在意,上下楼梯时,面对举步维艰的她,我们只是比较有礼貌地打声招呼就走了。后来见到有的学员扶着姚老师,我才吃惊不小。我这才想起,一连几天以来与姚老师在楼梯上的擦肩而过,为自己的不明事理,为自己的视而不管,在心中不断自责,肠子都悔青了。后来听范老师讲,我们才知道姚老师的情况。一下子,我对姚老师的敬意拔高了。她身体情况这么糟,还有自己的课务和家庭,居然选择当志愿者,为手脚健全的我们服务,每天陪着我们学习,每天都询问我们饭菜是否适合口味,晚上是否睡得安稳、舒适等等。她对我们的关怀,简直细致入微。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感动,更多的是感激,一份无法报答的深恩。

        刘红老师无论什么时候看起来脸色都很凝重,总觉得好像有很多事一直在等着她去做一样。她为我们这次的培训把心都操碎了,几天来,我感觉她的脸明显消瘦了很多。五十来岁的她,同样一边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不停地为教师培训方方面面的事情奔波。

        官老师可能工作较忙,来得不是很多。我看到她焦急的神情,那是12月13号的早上,因为我们上的是《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要去电脑室上课。不巧的是,团校的老师以为我们这天不会去电脑室上课,所以锁门回家去了。官老师和上电脑课的黄威荣老师只好与我们一道在教学楼外面等候,天气也开始显得有点冷了。官老师焦急得不停地打电话联系,一边不停地走来走去。因为她知道,我们培训学习的时间太紧了,如果这天早上上不成课,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个上午学习的机会,没有多余的时间再给补回来,她能不着急吗?最后,团校的老师还是赶来为我们开了电脑室的门。直到这时,官老师才松一口气,做了一番交代之后,才匆匆离开。

        范凌志老师总是风风火火地来去,像一阵风,永远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范老师非常年轻,人长得很漂亮,很有气质,脸上总带着微笑。她为我们买保险,不停地跑来跑去。听说我们培训完想去看看黄果树瀑布,也是她跟我们去联系,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成行,也还是她去跟旅行社苦口婆心地解释。我们去苗苗学校和尚义小学观课,也是她托人情找车送我们,自己公司有一大堆事儿要处理,我们走到哪里,她却坚持去到哪里。最难能可贵的是,平时以车代步的她,从尚义小学观课结束后,提出要陪我们一起走回团校。我们走了快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到达团校,真的苦了她了。

        在这次的教师培训中,基金会里面,好像只看到她们这四个老师一直在辛苦的忙碌。

        我们的这次培训学习,最辛苦的就是这三位老师了,当然还有团校食堂的师傅们,天不亮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早点,还有默默的我叫不出名来的一个年轻的志愿者同志,每天早早来到教室把上课的设备调试好,然后便又悄无声息地离去。还有团校那个管电脑教室钥匙的老师,三个月大的孩子在家感冒发着高烧,上电脑课的时候,每晚他都陪着我们到十点过钟才回去。我们教育局的姜有源主任,像一个大哥哥,一直陪护着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总是对我们千遍万遍地叮嘱,没有领导的威严,有的只是语重心长的关爱。

        这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为了黎平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了我们,更是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地无私地做出默默的奉献,没有一丝怨言,牺牲自己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甚至不顾自己关乎切身利益的事。她们的这种大爱精神,让我深深震撼。在团校,她们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在贵阳,她们就是我们的亲人,让我们觉得贵阳一点儿也不陌生。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上课认真地听,记好笔记。我们只有好好地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农村,去努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所有为我们付出的好心人,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我将把他们给予我们的这份爱,这份感激,永远地留在心中;让这份爱和感激的火焰,不断点燃我今后工作的激情,并将爱的薪火,传递给我的学生以及我周围的人们,且将一直传递下去。 

From: http://www.prdf.org.cn/news/dispnews.asp?fid=200901113 

1953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