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一天起,夜晚有了光芒,从此,人们不再惧怕黑暗。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候电刚刚进农村,电压很不稳定,每到停电的时候,爷爷都会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黑黝黝的煤油灯,小心翼翼的用抹布把玻璃罩擦干净,提出屋子角落一壶煤油,小心翼翼的添上一点煤油。然后拿出一盒火柴,慢慢的点燃,屋子里便燃起了小精灵一样跳动的火焰浓浓的煤油味便填满了整间小屋,有风吹过,火焰便轻轻的晃一下,我的身影也在烛光里摇曳着,透过桔黄色的火焰,看着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面条,热气扑的鼻子有点疼,一时间,不知是煤油香还是面条香。
吃过晚饭后爷爷抱着我在煤油灯旁讲故事,昏黄的火焰里,诸葛亮摇着羽毛扇,林冲提着红缨枪,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向我缓缓走来。早上,爷爷用抹布把灯罩擦得亮晃晃的,然后慢慢的放到柜子里。听说这煤油灯有些历史,爷爷笑呵呵的给我说要当个传家宝,传下去,小小的我叫着:好呀,好呀。
过年的时候,由于用电量大,停电便成了家常便饭,煤油灯因为不方便,就被爷爷收进了柜子,蜡烛浓墨重彩的走进了我的生活,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年夜饭,蜡烛安静的站桌子上,用一点点仅有的烛光为屋子镀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我对蜡烛充满了好感。蜡烛时安静地,老树是安静的,树上的鸟是安静的,远方的山是安静的。
后来,国家电网改革,再也不会出现经常停电的情况了,我们也终于不用再点燃煤油灯或者蜡烛了。然而,橘黄色的光芒依然让人感到温暖。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灯产生了依赖,晚上睡觉时不肯关灯,夜晚,在我的记忆里便只是昏黄。那时候用的还是钨丝灯,灯泡亮久了就会发烫。过年,一家人便在发烫发亮的灯泡下渐渐温暖。灯泡是温暖的,火堆是温暖的,我的心是温暖的。
渐渐的,钨丝灯淡出了我的生活,就像煤油灯,蜡烛一样,或许还会在某一天再想起。时代在进步,而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东西就不得不离开历史的舞台。这并不是什么悲伤的事,因为还会有新的东西代替他们。
白炙灯、日光灯、节能灯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夜晚也不再昏黄,而是如同白昼,我再也不惧怕黑暗。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能在明亮的灯光下清楚地看到亲人的面容。爷爷感慨地说:现在生活好了,灯也亮了,不像以前了。不只电灯,冰箱、彩电、洗衣机也大摇大摆的走入我的家里。
我站在高楼大厦里,看着不远处的灯火辉煌,恍惚间看到了老头子抱着小孙子讲着故事,恍惚间看到了老婆婆`弓着背在灶头上做饭,陪伴他们的,是一盏黑黝黝的煤油灯和一根短短的蜡烛。
现在,蜡烛仿佛只剩下了生日快乐和烛光晚餐的意义,而那盏说好当成传家宝的煤油灯,也和爱它的爷爷一起入了土。
771 |
1 |
1
-
评论者:王彬如
评论日期: 2017-11-22
总数:1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