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据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在端午节,南方人喜爱包粽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人也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需要粽叶子,粽叶摘采于高大、页宽的芦苇叶子,这种大芦苇叶子在包粽子的时候很好包,而且,煮熟后的粽子有一股清香。所以,每到端午节前后,就有人在湖里采摘它。

包粽子还需要一些作料,当然,少不了白糯米,但一般的作料是枣子,如果要使粽子吃起来有滋有味,还可以准备花生米、虾米、薏仁、红豆、绿豆、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用多种作料包出来的粽子会相当好吃,而且,粽子色泽好,口感美。

粽子的包法:1.将糯米、红豆、绿豆及花生、枣子分别洗净放在冷水中泡2——4小时;2.把水漏干净,拌匀糯米、红豆、绿豆、花生,加些白糖调味;3.将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半小时后。4.取出2片粽叶,交叉叠起折成三角顶部,加入适量糯米混合物,将头尾折好。两边再包裹上另2片粽叶,折好后用细绳包扎。

这就是包好的一小盆粽子,它的形状呈三角形,粽叶被长草绑得严严实实,在煮的时候,粽子不会开裂,米和作料不会漏出来。

包好的粽子必须上笼蒸或煮。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约10分钟,再用小火焖煮半个小时,直到锅里的水煮的不太多了以后,起锅,把粽子捞出来,即可食用。
92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