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民间的扫墓祭祀故事
2007-06-13
组别:离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宋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道出了一个凄婉、悲凉、春雨萧萧的场面,为清明节平添了不少的光彩。
        清明节期一般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冬季过去了,万象更新的春天来临,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忙完春耕的人们,就为清明节做准备。到清明这一天,亲戚、家人相携来到墓前。先清除坟墓上丛生的荆草,然后供上祭品,一般是一杯茶、一盅酒、白纸条(俗称“挂纸”或“坟纸”)、烟、水果等。然后进行祭祀,首先有年长者祭祀祖先,其他人站在其后,致敬默哀。然后每人拿着些白纸条,分挂在坟墓周围的草丛上,以示对亡灵的尊敬。据说,为了辟邪,长辈长对晚辈讲,若这些白纸条被风吹开,切不可去捡,唯有放羊的老年人才可以捡并且也可以使用。这就是我们民间所谓的“扫墓”。
       与此相似的还有农历十月一日这一天,乡下人称为“十月一”送寒衣的日子。这个节日更是人们对已亡的亲人的祭奠。传说是由“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这一天,大人们用各种颜色的纸糊成不同的纸衣、纸帽、纸鞋等。把它们搁在灶房中直到晚上(大约晚上十点多),各家开始在自家门前画个圈,把糊成的衣服、鞋帽等放在圈中点燃,直至化为灰烬,人们便为亡灵默默致敬并虔诚的祈祷。据说在这一天,所有的亡魂便在各个十字路口等待他们的后代为他们送衣服,。画圈是为了不被别的魂灵抢走。又因为这时的天气比较寒冷,马上到冬季了,人们把它们称为“寒衣”,把这一天叫做“送寒衣”的一天。 
        我们的故事乡情浓厚,这样的节日便是我们信仰的象征,对已亡亲人的纪念。在这样的故事中,处处都洋溢着山里人的淳朴、善良、憨实┅┅
325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