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当我怀着一份感恩的走进了敬老院,他吸引了我眼球,一个老人,一个眼睛失眠的老人,开使时他只是坐在角落里不说话,我主动和他打招呼后他也主动和我交流,我们聊了很多,当我问到他的眼睛是怎么回事是老人说,他小时候出天花,因为没钱看病眼睛瞎了,他说他小时侯还能看到太阳,月亮和雪的光气,但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从小他就以放牛为生,由于孤独他爱上了音乐,听他说从小时侯开时他放的那个牛上就拴了一个笛子,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乐。”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副图景...... 
      但还是被心中的疑问带回了现实, 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眼睛瞎了的人怎么放牛呢?原来他是将手搭在牛身上,哎,这首诗的下两句虽然不能用在他的身上,但我感觉这以经很了不起了,我望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我不感想向他这五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而一个眼睛有问题的人又是如何掌握笛子、二胡、板胡、唢呐和葫芦丝的但看着他自如的吹着,拉着,我也被他深深的感染了。 
      我虽然无法想象,他几十年是怎样度过的,但望着这些乐器,我似乎又看到了些什么,我说不好,也不愿再深纠老人的过去,因为我知道那一定是一段我不敢想象的生活,或许在他看来没什么,但对我一个90后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     
      当老人讲起他将要来敬老院前的心情时我感觉到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眼睛的原因,一生无妻子儿女,老人一生与牛为伴五十余载,当他正在为自己的后事发愁时,政府带他来到了敬老院,他在这里找到了家一般的感觉,当我看到一群老人在一起时,就好象看到了一群在玩耍的孩子,时间总是在它不该快的时候走的很,我们快要离开时,当我告诉爷爷奶奶们我们将要回去的时候,我看到了流泪的眼睛,尤其当我看到老人拿着葫芦丝说下次再来时,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其时老人们所要求的并不多,而我因不能满足他们极小的要求而羞愧。 
93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