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013-04-04

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还会手忙脚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的同学,也许会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可分为常规预习和探究预习两种。
    一、常规预习
    预习内容包括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课文文本、课文的注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通读单元每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时,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要去读一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当然,重点读的还是课文文本。一篇课文,一般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至少读两遍,第一遍是略读,感知课文,弄清文体。第二遍精读,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研读课文。
    1.勾画。勾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首先是把一些表现力较强的词句找出来,加上着重号。其次是勾画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语句,并进行简单的思考。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查阅。结合课文的注释和一些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新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在上面,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学生还要将课文中出现的而“读一读,写一写”里没有列出来的生字词补充出来,这样就更加完善了。除此以外,学生还要留意一下那些不能如常解释的词语,看是否有特殊用法。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其中“泛滥”一词就不能作常规理解,那么学生就要通过查阅工具书来弄清楚它在句中的含义。如果条件许可,学生还可以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预习表。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在勾画、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完成,它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表可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填写课文标题、文体、作者及其相关情况;二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三是提出难点和教学建议。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安排教学传递信息,教师经过归纳、筛选,再把它融入课堂,列进教学内容和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学习,就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的预习习惯未养成之前,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并且要认真检查预习作业,否则便会流于形式甚至于完全失去意义,一旦习惯养成,教师就可以放手,在上新课之前只需要提醒学生预习就行了,但不时也要抽查一下,以免个别学生偷懒。
    二、探究预习
    这是学生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课文,尤其是复杂的文言文。指导学生主要从语言、文章主题、综合性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可以接着前面的预习作业写,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例如,七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中,关于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一问题,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答案是五花八门:有学生说这个问题出得太怪了,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孵化出来的,长大当然要变成天鹅;有的说是它自己不断追求奋斗的结果;还有的说这是作者安徒生为了让小读者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故意安排的这个美好的结局。再如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面对秦王的步步紧逼,唐雎是如何做到不卑不亢,最后竟然让不可一世的秦王跪地求饶的呢?学生想到此便会进一步关注课文的语言艺术及唐雎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发现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课堂上必定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课堂就会愈加精彩,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 


31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